先进典型

赵红:低碳路上“追光者”,匠心绘就“绿”画卷——2025年新时代赣鄱先锋风采展

来源:江西国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6
夜深了,江西省交投养护科技集团的四楼,还有几扇窗户亮着灯。安静的楼道里,能清晰地听到一间办公室里传出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双碳研究中心的主任赵红博士和她的团队还在埋头工作。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上面滚动着复杂的模型和密密麻麻的数据。大家偶尔低声讨论几句,手边的茶水早就续了好几回。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找出办法,让江西的交通跑得更“绿”、更低碳。

从零拓荒,造就碳路指南针。几年前,当国家“双碳”目标刚提出时,江西交通领域面临一个难题:双碳研究属于“无人区”,无借鉴无经验亦无专业人才。作为部门负责人,赵红没有选择等待。

那段时间,赵红和她年轻的同事们反复推敲算法,研究模型,一遍遍计算、调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江西省交通行业“双碳”战略规划《江西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终于成型,这份凝聚心血的方案,被专家誉为省内交通“双碳”工作的“奠基石”与“指南针”,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了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

赵红明白,光有理论还不够,更要有样板和行业标准。她积极参与推动交通运输部的“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打造江西“美绿高速”建设试点》,设计构思了江西省首批“近零碳”示范点——遂大高速阳明湖服务区,为全省同行树立了一个标杆。她主持或参与制定《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A/O工艺)运维指南》等省内绿色低碳交通相关地方标准10余项。

贴近一线,攻克“耗电大户”。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一直困扰着服务区的运营管理,污水处理设备又是耗电大户。如何找到一条既降本增效又绿色环保的新路径,是赵红所面临的新挑战。

回到单位,她立刻组织团队,围绕“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目标,申报了省级重大研发项目。实验室里,他们反复调整工艺参数;服务区现场,他们一遍遍测试运行效果。失败、调整、再尝试……最终,“潮汐式污水减污降碳处理技术”诞生了。这项技术为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和“节能开关”,实际应用证明,它在保证污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可把能耗降低20%以上,运维成本也大大下降。

2024年,这项技术入选了中国公路学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如今,它已经在全省6对服务区及多个港口推广应用“上岗”。

点滴涓流,绘聚低碳新力量。作为部门带头人,赵红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她把部门团队按专业方向分成若干个小组,不同小组骨干牵头成员不同,以“33制”方式,通过“导师带徒弟”“项目练兵”等机制,让年轻人有锻炼和成长的空间。短短三年,她所在的部门培养高级工程师6人、青年人才库入库5人,形成了良好的梯队。2023年12月,由她为主力的“赵红节能环保创新工作室”被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江西交通工匠创新工作室”,这里成了大家交流技术、培养新人的重要平台。

工作之外,赵红还热心公益。她连续3年组织全省范围的绿色出行调研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收集了3000多份有效问卷,这些真实的数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她还经常去企业、进学校,免费举办公益讲座10余场,面对500多人次的听众,她用通俗易懂的话,分享专业知识,讲解低碳交通的意义。她说:“只有让更多人了解低碳、愿意参与低碳,交通的绿色未来才有更扎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