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

人民网 | 高速公路防汛迈入"指尖预警"时代

来源:吉安南养护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1
"以前巡查桥梁水位要往返100多公里,现在手机上就能实时查看,预警信息还能自动推送。"江西交投吉安西管理中心兴桥养护站站长李志鹏展示着手机上的水文监测小程序。雷达水位监测系统的投入,让防汛工作从"人工跑腿"升级为"智能监控"。

  以往高速公路桥梁巡查需人工每日奔波200多公里,暴雨天还需冒险作业。传统浮子式水位计受水面波动影响大,数据误差明显。吉安西管理中心创新引入的雷达水位监测系统,为泸水大桥等重点部位装上了防汛"电子哨兵"。

  该系统的核心是高频雷达水位计,通过发射雷达波精准测量水面距离,如同为河流安装毫米级"标尺"。相较传统设备,其优势显著:测量精度达毫米级,暴雨环境下仍保持99.7%的可靠性;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水面漂浮物干扰;支持24小时自动监测,大幅降低人工巡检风险。养护人员通过配套小程序,可随时调取实时水位数据和历史变化曲线。

  系统的智能预警功能尤为突出。当水位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多级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将警报推送至养护人员手机端。6月下旬的强降雨期间,系统提前18小时发出预警,为应急抢险赢得主动。"现在接到预警,我们能立即启动预案,精准调配人员和物资。"李志鹏说。

  监测数据还实时共享至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多级联动响应。"过去靠经验研判,现在凭数据决策。"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在近期防汛会商中,雷达监测数据成为汛情研判的关键依据。

  据统计,该系统投用以来已成功预警3次水位异常,协助处置2处险情。智慧监测技术的应用,推动防汛模式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人防"转变,让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隐患治理,为高速公路安全度汛筑牢科技防线。

相关推荐